三元乙丙復合生產線操作規(guī)程 |
---|
1 開機前的準備的工作: 1.1 接到生產任務通知單后,首先要根據圖紙或作業(yè)指導書的產品編號和工序卡上模具編號,領取口型模。檢查是否有備料,是否可在任務單規(guī)定日期內完成任務,將這些情況及時通知生產部。 1.2 根據工序卡要求領取原料、鋼帶,工裝、工具等。 1.3 開機前應對牽引機、合型機、斷帶機、成型軋輥等進行檢查,潤滑部位加油,擠出主機進行檢查,保養(yǎng)。 1.4 對設備各部進行檢查,配電、加熱、冷卻等系統(tǒng)是否正常。一切所需具備,方可進行生產。 2 開機調試: 2.1 設備升溫: a) 機頭操作工負責機頭、機身,一段硫化箱加溫。計量員負責二、三段硫化箱升溫,冷卻槽內有足夠的冷卻用水。 b) 根據產品調整擠出硫化溫度。機頭工根據工序卡要求設定機身和硫化箱各段溫度和牽引速度等。 c) 若出三復合條,四復合產品在升溫的同時,由續(xù)料工負責上鋼帶運料。與機頭工配合校對芯子。 2.2 擠出: 機頭、機身,硫化箱溫度都達到要求后,開機投料,待排料均勻,鋼帶芯子等都調整好后上口模,機頭工負責開機,擠出時觀注產品的生產情況,先用低速運轉,待各部無異常后投入正常生產。 2.3 硫化 機頭技術工負責調整二段、三段硫化箱、冷卻槽各相關速度,使產品順利通過各接頭處,以免變形。 2.4 冷卻 檢測 檢驗員/機尾工負責測量口型,負責首件檢驗,不定時地進行自檢和測量,如發(fā)現問題及時與機頭工溝通,以便馬上采取相應的措施,減少不合格產品發(fā)生,截條工按顧客要求盤條或截條,每天下班前對生產的末件進行自檢和交檢驗員確認。 2.5 打孔、斷帶 由合型員負責產品順利通過打孔機。并確?孜徽_。斷帶不露鋼帶,斷帶率達100%。 2.6 合型 合型工嚴格按樣品或工序卡要求合型,使產品口型規(guī)范。不露鋼帶、不壓泡、合型寬窄均勻。 2.7 盤盤、截條 將成型的產品由輔助工盤條或截條,輔助工不得將廢次品(如露鋼帶,型偏、壓泡等)混入合格品內,并確保產品數量。對不合格產品另行處理。 2.8 檢驗 經自檢合格的產品由檢驗員驗收合格后,方可轉入下道工序。 2.9 設備模具的保養(yǎng): a) 設備應按《設備維護保養(yǎng)要求》進行維護保養(yǎng)。 b) 所有模具使用后,都要擦拭防銹油。 c) 要做到要做到口型模具生產完畢及時歸還庫房模具架上。 2.10 生產過程中,若設備出現異常情況,應及時通知車間主任進行維修,不能帶病運轉。 2.11停機或交接班時, 《生產記錄表》和 《交接班記錄》、 《首末件檢驗記錄》、 《設備運行記錄》,詳細記錄生產情況和設備運轉情況。 單擠出機操作規(guī)程 1 開機前準備 1.1 接到生產任務單后,首先根據任務單和工序卡上的模具編號,原料編號,領取口模和原料,備好必須的工裝、工具、工位器具。 1.2 檢查各循環(huán)泵工作是否正常,檢查水壓,應為0.15MPa-0.4MPa。當水壓不正常時,要檢查原因,排除故障后按水壓復位開關設備方可正常工作。 1.3 打開電控柜總電源開關,總電源指示燈亮。 1.4 打開膠壓開關,膠壓表及各段溫控表正常顯示。 1.5 打開各段溫度開關,用手觸摸或水銀溫度計測試加熱桶與被加熱體溫度是否基本一致,若加熱體與加熱桶溫度相差較大,應馬上停止加熱,查找原因,待一切正常后再開機。 2 開機 2.1 擠出機工作時,應把上次存留的膠料全部擠出機頭,待加熱溫度達到工藝要求的溫度,保持恒溫10分鐘左右,方可開機投料,待排料均勻后,上口模。 2.2 擠出機開機時,應逐漸加速,待膠料從口模擠出時,方可將速度提到工藝要求的速度。 擠出機機頭加熱溫度根據工藝卡進行調整。 2.3 擠出時,關注產品的生產情況,待各部無異常后投入正常生產。 3 硫化 機頭操作工負責機頭、機身、一段硫化箱加溫;機尾工負責二、三段硫化箱升溫。冷卻槽內應有足夠的冷卻用水,應觀察和調整相關速度,使產品順利通過各接頭。硫化箱使用溫度最高250℃ 4 檢測 檢驗員/機尾工負責測量口型,負責首件檢驗,不定時地進行自檢和測量,如發(fā)現問題及時與機頭工溝通,以便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,減少不合格品產生,防止批量事故發(fā)生。截條工按要求尺寸截條,并留有收縮余量。需要盤盤的產品,按顧客要求的數量(kg、m)盤盤,并不定時地核對標重、米數。 5 停機 5.1 停止喂料 5.2 先停第一段微波箱微波停止開關,然后停止擠出。 5.3 關閉電控柜上總電源開關,總電源指示燈滅。 5.4 關閉冷水機。 5.5 所有產品自檢合格,經檢驗員驗收合格后方可下轉。 5.6 做好設備運行和交接班記錄。 5.7 設備按維護保養(yǎng)細則進行維護保養(yǎng)。所有模具使用后,擦拭干凈,涂防銹油,交回模具庫。 5.8 做到場地清潔,工具整理擺放有序。 |